在Brandeis大学读书四年是种什么样

各位坚果,

坚哥-年教的学生在年读大一,有的坚果三年就提前毕业有的坚果四年也就是今年陆续毕业,朋友圈都是毕业典礼的精彩照片。响应坚哥的邀请,年在Brandeis读大一的南京坚果沈思旋也发来了他的故事,看看他刚刚从Brandeis大四毕业,过去的四年他有哪些感悟?也可以给即将读Brandeis的老坚果以及正在高二高一的学弟学妹小坚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呢?

正文如下(主要照片皆由沈同学提供):

经过了四年美国的留学生涯,年的暑假我从Brandeis毕业了。这四年有苦有甜,回忆起自己从高中时候开始准备考试一路走来还是有挺多话想说。

还记得高一的时候第一次和父母说起想要出国留学的打算,一开始战战兢兢的和父母说着自己的梦想,出国的初衷还有可能要的预算,生怕父母不会同意。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并没有反对。其实从今天看来,当时的梦想虽然已经模糊了,但是庆幸的是我已然成长为了自己曾经追求的样子,哪怕一路有坎坷,也走了弯路,一路上光是花的钱就远远不止最初和父母说的预算。

标化考试

左二是本文作者

和坚哥认识是最初(年)刚上完托福要接触SAT的时候,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托福分数只有80多分,正想着报一期SAT基础班。坚哥给了我一份模考卷子,让我试着做一做。我仍然清楚的记得当时满分的卷子我做了(年申请时SAT满分,小编注)路漫漫其修远兮,因为读的是普高,本身起步也比较晚,当时做完第一感觉就是完了,这SAT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半年的学习后我用SAT分和托福分拿到了Brandeis大学的。虽然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坚哥给我培训的过程已经模糊,但是哪怕是今天我还是深深的认同,对于所有标化考试来说,单词是所有分数的基础。考SAT不像是建房子,可能地基不牢这个房子也能马马虎虎建起来,可是一来大风就会摇摇欲坠不会立即崩塌。但是单词如果记不住,刷再多的题,学再多的技巧也无济于事,这个房子根本就建不起来。单词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疯狂的刷题上课,记住的只能是自认为总结出来的题目规律,反而有可能对SAT的规律化学习产生误导。包括我现在学习GRE也是同理。与其花大价钱报课上课,不如先花两个月自己在家把单词背熟。依稀记得坚哥当时的教诲:“老师能给到的帮助就是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在正确的方法论上进行总结归纳。自己要及时矫正学习过程中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特定文章的解析,特定题目的解答方式以及特定阶段的学习方式。”

我非常同意,辅导老师最主要的帮助就是最大化的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让你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刚开始上基础班的时候是有很多文章和句子怎么看都看不懂,也会有文章完全看懂了但是题目答案怎么都想不通。这些问题并不是说靠自己不能解决,但是因为出国学生的时间宝贵,老师这时候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实最早的时候我对词汇课是挺不屑的,我当时觉得背单词就是自己的事情,单词课都是给那些背不上单词的人准备的。上了课之后发现单词课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你记住了每个单词分别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让你对这个单词有了很深的印象,可能自己对这单词书背了好几遍还没记住的单词上完一节课,用这种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一下子就记住了。另一方面就是,对单个单词意义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了考试选择题目的正确性。有时候可能我们觉得背住了,知道了意思,但是这个单词在情感层面的深层含义正好是完全相反的,而这就是考试的考点。

当时阅读是我自己当时考SAT时候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只不过因为高中生们要在短期时间内,在非母语环境下快速提升阅读能力就变成了取得高分的一大阻碍。具体的考试技巧和学习方法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经历了四年的大学学习之后,我仍然觉得英语阅读能力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或缺的。上了大学之后,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会难免需要看大篇幅的文章和书籍(如上图),也需要写大量的文章分析。即使是学习商科,金融等学科也会需要阅读大量的商业案例和财务分析报表。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在最短时间内提取到关键的数据,并且进行有效的分析,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以为自己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每次SAT考团考试前夜,坚哥都来查房,并帮我们答疑解惑

申请历程

申请学校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找到一个和自己契合的学校就像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像是找一个自己喜欢,三观也契合的女朋友。不一样的是大学将占用你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时间,也将可能是你至今为止为自己做出的最大一笔投资。我们在建立金融模型的时候都会利用历史数据估算未来预期,设立一个期限算得平均回报。对大学来说,你获得的回报可能是毕业以后的一份好工作,学校中认识的同学,四年大学生涯的回忆,也可能是这四年中除了课本知识之外你获得的人生体验。那么为了做出最理性的投资,我们就需要做最详尽的“尽职调查”。除了客观的数据以及综合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学校的属性。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和价值观。像Brandeis整体校风更偏重教学和研究,再加上特殊的犹太宗教属性,使得Brandeis更像是一个文理学院而不像是一个大U。

我的大学

Brandeis其实是一个特别适合学习的地方。坐落在距离波士顿30分钟车程的Waltham一个小山坡上,附近没有喧嚣的人群,也没有高楼大厦。镇上也有三四家中餐馆,可以基本满足中国学生平时想要吃中餐的愿望。房租相对于波士顿其他地方也相对便宜,平均一个两个卧室的公寓差不多美金一个月,住house的话一个房间只需要不到刀。当时选择Brandeis的原因也是因为想找一个地方专心的读四年书。从某些层面来说,这有好也有坏。

好处就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学资源触手可及,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和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你想要约教授见面的时候,哪怕你不是他课上的学生,他也会很乐意和你约个见面,帮你解决问题。在自己做研究的过程中也接触了不少的研究生教授。甚至有一位教授在和我见了一次面以后一直在帮我留意相关研究报告。时不时就会给我followup一下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或者给我发一些他觉得对我研究有用的论文。在上课的过程中其实我们都可以感觉到本科阶段的教授都会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教学上面。即使他们自己有在做一些研究,他们也很愿意给本科阶段的学生提供一些和他们一起做研究的机会。本科阶段能够有高质量的研究经验对于研究生申请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和教授的朝夕相处除了能让我们自己学到很多专业知识,高质量的推荐信也是申请顶尖研究生必不可少的。要知道基本上研究项目申请都需要2到3封推荐信。如果大部分学生硬实力都差不多的话,那么研究生招生办更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