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程第4课计数器的练习题答案。
1、C2、、请见下方
a=8
print(小华的岁数:,a)
a=a+23
print(小华爸爸的岁数:,a)
a=a+23
print(小华爷爷的岁数:,a)
上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构建表达式组成赋值语句,进一步理解变量的特点: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发生改变的量。
学习本节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个小时候应该都听过的一个故事: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2+99,3+98,……49+52,50+51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50=。(来源:百度知道)
如果用Python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用最直接的办法来计算,那就是把1+2的和加上3,再把和加上4,以此类推。当然我们还要用到后面即将学习到的循环语句来简化编程,否则一直加到,那这个程序也太难写了。
我们先了解Python累加的原理,先看几个例题:
#例1
sum=0
print(sum)
#例2
sum=0
sum=1
print(sum)
#例3
sum=0
sum=sum+1
print(sum)
#例4
sum=0
sum=sum+1
sum=sum+2
print(sum)
#例5
sum=0
sum=sum+1
sum=sum+2
sum=sum+3
sum=sum+4
print(sum)
每个例题,教师都带领学生如图5.1所示这样,分析变量sum的变化过程。
图5.1我们可以把例5归纳为“sum=sum+i”,i的变化范围是1-4,如果要加到,就不断重复sum=sum+i即可,我们称sum这种具有累加功能的变量称为“累加器”。
如果是简单的累加,除了例5这样的表述,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sum=0
sum=1+2+3+4
print(sum)
当然,如果是累加到,那就另当别论了,用循环语句for,可以轻松实现,大陈先把代码告诉你,后面的课程再来详细解读。
sum=0
foriinrange(1,):
sum=sum+i
print(sum)
你会发现,我们最前面提到的高斯解的数学题,使用这个程序就可以完美解决了,而这个程序的核心,其实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累加。
图5.2零基础学Python从入门到精通python基础教程基础核心进阶实战编程书淘宝月销量¥36.8¥69.8购买你学会了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你在讨论区留言,大陈将会及时给你解答。最后给你留几个练习题,答案将在Python编程第6课中公布,敬请期待。
附:Python编程第5课练习题
1、(3+2)×a-20+c÷5在Python中应表示为()
A.(3+2)×a-20+c÷5
B.(3+2)*a-20+c÷5
C.(3+2)×a-20+c/5
D.(3+2)*a-20+c/5
2、阅读程序写结果
sum=0
x=3
y=5
z=9
sum=sum+x
sum=sum+y
sum=sum+z
print(sum=,sum)
3、完善程序(在横线处补充程序)
周六,小陈在博物馆当义务解说员,当天为3批游客作了义务解说,其中第一批35人,第二批37人,第三批39人。请问小陈当天一共为多少名游客提供解说服务?
图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