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
第三十一节:Python的“if语句”
今天开始学习的是“选择语句”,就是和生活中常见的面临选择一样,在程序中也要做出许多选择。
“选择语句”也叫作条件语句,就是根据“条件表达式”的提供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结果的语句。它在程序中的应用和在生活中一样十分广泛。
Python中的选择语句主要有三种形式:1、简单的if语句;2、if...else语句;3、if...elif...else多分支语句;
除了以上三种选择语句之外,Python中还可以使用将这三种语句之间互相嵌套来使用。
首先来学习最简单的“if语句”。
if是Python中的一个保留字,就像前面学过的input、print等等函数都是保留字。使用if来组成了选择语句最基础的部分,而if本身也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语句,它的格式是这样的:
上面格式中的条件表达式是一个布尔值,最后结果是“True”或“False”的表达式都可以作为条件表达式。在Python中,当条件表达式的值为非零或者非空字符串时,if语句也认为条件成立,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被认为是“True”。具体“True”值和“False”值的区分,可以回头看看第二十一节“比较运算符”的内容。
再者,在条件表达式的后面必须跟上英文半角的冒号“:”,否则就会出现以下错误:
还有就是下面的第二行或者第三行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块,必须在最前端有一个缩进量,这个缩进量一般是一个Tab键或者四个空格,这个缩进量是必定要有的,否则的话,第二行或者第三行的语句块就不会按照if语句的条件执行,而是直接无条件执行。就像下面例子中,由于第二行的语句没有缩进,就无视if语句中表达式的条件直接输出了print函数括号中的内容。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bug。
金庸大侠的《射雕英雄传》有这样一个情节:黄蓉见到神算子瑛姑的时候,出了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几何?”。
啥意思呢,就是有个数字,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也余二。用这个例子,编一个程序:输入一个数看它是否符合黄蓉的条件,可以清晰地看到if语句的用法。
最后,简单的if语句,在条件表达式和冒号结束后,可以直接不换行将执行的语句块跟在后面,不会影响程序执行结果,但是为了代码的可读性,一般不建议这样图省事的做法。
明天要学的是“if...else语句”,比今天的大概会难一点点。
为自己加油!“学海无涯,自学不息!”
零基础学Python(全彩版)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8.3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