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课题内涵实施范例教学
课题实践研究(十九)
天天向上的力量
——for循环语句
读懂你
本节课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引入,围绕“天天向上的力量”开展主题探究,实现利用python揭秘数学励志公式的奥秘,让学生坚信“多一份努力,多一份收获”的道理。
利用for循环语句完成自动快速的抽象计算,帮助学生建构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良好程序建构基础。
1.掌握for循环结构程序的书写格式;
2.理解for循环遍历的过程,循环变量的变化,循环次数的判断;
3.应用for循环结构,验证多个数学励志公式;
4.在编程验证励志公式的过程中,感悟天天向上的力量;
1.围绕“天天向上的力量”主题,培养学生发现持续的价值,将抽象问题转化具体数值的计算,实现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2.真实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感悟天天向上的力量;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天天向上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吗?
如果我们将学习初始状态设定为“1.0”,如果每天进步0.01后,得到的值为1.01.如果每天懈怠0.01后,得到的值为0.99,那三天后进步的值与懈怠的值是多少呢?你是如何计算的?
计算方法:?
笔算,WPS表格计算,电脑中的计算器……
数学方法计算3天后进步值与懈怠值:
dayup=1*(1+0.01)*(1+0.01)*(1+1.01)
daydown=1*(1-0.01)*(1-0.01)*(1-1.01)
如果是一年后,1%持续的力量呢?
一年天每天进步1%,累计进步后变多少呢?
一年天每天退步1%,累计懈怠后剩多少呢?
对于遇到大量重复计算同一公式的问题,python中可以通过for循环语句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
学生活动:
(1)打开“天天向上1.py”源程序,查看运行结果并理解程序运行过程。
执行结果:
在对for循环语句以及range函数的认识基础上,理解for循环如何遍历序列中所有元素的执行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修改程序,实现一年后1%持续的力量。
(3)观察运行结果,说说你的想法。
日常学习过程中,有同学经常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状态。假设每天学习能让你进步1%,每天偷懒则退步1%,那么5天后,你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问题:在5天的学习过程中,循环过程不是一个公式可以完成计算,出现两种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于if判断语句进行分支处理。
编写程序:
执行结果:
找一个与自己情况相近的模式去计算“天天向上的力量”值;
学生作品1:
学生作品2:
学生作品3:
本课题围绕“天天向上的力量”开展主题探究,实现利用python揭秘数学励志公式的奥秘,将抽象学习习惯转化为具体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也会引起极大变化。
在揭秘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努力与懈怠情况,合理将计算思维有机融入到数学思维中,将抽象化的问题通过for循环语句自动化完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古人云“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明白“天天向上的力量”的真谛。
天
天
向
上
==END==
供稿:缪秀
编辑:缪秀
审核:范留平
往期链接:
钻研课题内涵实施范例教学——课题组举行“python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十八)
钻研课题内涵实施范例教学——课题组举行“python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十七)
钻研课题内涵实施范例教学——课题组举行“python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十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