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pf.39.net/bdfyy/bdfal/230105/12890441.html对于开发者而言,深度学习系统的复杂度在不断的增加。从搭建神经网络模型,到动态模型,再到复杂的训练流程和任务管理,这使得通过轻量级工具全面管理深度学习开发的需求也越发强大。TensorLayer开源社区正是希望打造一个不隶属于任何企业的深度学习开发框架。近日,TensorLayer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发布了TensorLayer框架的2.0版本,由即将加入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的董豪博士主持开发,以支持动态训练模式和动/静态神经网络模型切换,以及TensorFlow2.0。本次2.0的大更新主要贡献来自北京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核心团队,包括吴润迪(ChrisWu)、张敬卿(JingqingZ)、吴睿海(warshallrho)、董豪(zsdonghao)。新的设计在支持动态训练模式的同时,大大简化了自定义神经网络的实现,利于协同扩展和维护。TensorLayer的前世今生深度学习开发缺乏透明、灵活和易定制的框架,同时公司主导开发的框架往往对支持最新的神经网络有滞后性,并对其他公司的工作有排斥性,不利于研究者使用。这催生了独立开发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深度学习开源框架,以分享最新的神经网络设计、数据处理工具、训练函数和代码样例等,支持开发日益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年,董豪在帝国理工读博期间在导师郭毅可院士的领导和支持下,在Github上开源了第一个版本的TensorLayer,并于年获得ACMMM最佳开源软件奖,目前已获得17万次下载,成为主流框架之一。TensorLayer提供了易用性、拓展性和兼容性并存的高层设计抽象,便于广大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从事开发和前沿研究工作,大大拉近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距离。ACMMM最佳开源软件奖证书AkaraSupratak代表TensorLayer团队领奖深度学习推动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多媒体等领域的发展,然而开发一个深度学习算法通常十分困难,因为它涉及到构建神经网络架构、训练流程、数据处理、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等。TensorLayer是一个通用型Python库,旨在帮助研究者和工程师高效地开发深度学习算法。它为神经网络搭建、开发流程、以及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抽象方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保留性能和可拓展性。TensorLayer开源三年来,已经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帮助国内外研究人员和产品工程师实现各类深度学习功能。2.0版本主要在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完成。TensorLayer由底层到上层可以分为三大模块:神经网络模块:层是神经网络的核心单元,TensorLayer提供了大量工业界和学术界需要的参考层实现(比如CNN、RNN、BinaryNet等),提供类似Pytorch的“动态”声明方式,也提供类似Lasagne的堆叠式“静态”声明方法来建立模型,并支持动态图和静态图两种训练模式,以支持不同的开发需求。工作流模块:神经网络只是深度学习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为了支持整个深度学习开发流程,TensorLayer提供了大量数据处理和训练流程所需的工具。此外,为了管理整个深度学习开发,以支持项目的存储、比较、溯源等,TensorLayer提供了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包括模型、数据和训练流程的管理,以及支持任务分发以实现多任务并行执行,以加快训练(比如超参数选取)和自动产品化部署。应用模块:为了促进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交流,TensorLayer社区提供了大量应用和预训练模型,包括医疗图像分析、图像增强、人体姿态估计、文本生成、风格迁移、各类增强学习算法,等等。董豪在国际研讨会上介绍TensorLayer的工作此外,与Keras和Pytorch相比,TensorLayer提高了神经网络模块的抽象化设计,同时实现了降低使用现有层和开发新层的工作量,既不需要开发者编写函数以计算层的输出尺寸(Keras需要),也不需要在使用层时输入上一层的输出尺寸(Pytorch需要)。这些设计大大方便了框架的拓展。更重要的是TensorLayer提供了整套端到端的工作流,包括数据预处理、训练、服务模块、数据库管理,以及任务自动发放和收集,这些都是开发者构建整个系统的关键。开发流程采用小步快跑的开发模式,能够快速地支持最新的神经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开发者的开发贡献。得利于众多一线科研人员的参与,截止目前为止,TensorLayer一直保持着最多的官方神经网络层。TensorLayer的后台目前基于TensorFlow计算引擎和MongoDB数据库,但这些模块设计可以拓展到其他的计算引擎和数据库中。TensorLayer开源社区本次2.0更新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两位大三同学,吴润迪(16级图灵班)和吴睿海。他们在今年1月份加入开发团队,经过4个月的努力,在神经网络模块和工作流模块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了本次大更新的最核心成员。此外,TensorLayer重视国内社区发展,这次更新非常感谢国内社区的:李国、魏亚东、麦络、柳青林、罗一风等人的支持,也非常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对知识传播的支持,编写《深度学习:一起玩转TensorLayer》一书。TensorLayer社区当前正处在一个主动发展的阶段,包括一个“框架开发团队”和一个“应用开发团队”。目前已经从开源社区接收到大量的贡献,贡献者来自帝国理工学院、北京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爱丁堡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及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ReFULE4、安全、彭博等公司的工程师。国内的社区交流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