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才已成智能出行领域核心竞争力,8

北京好治疗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记者

程迪1

4月27日,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向外界分享了一份《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洞察》,正式聚焦智能出行相关领域人才未来的发展。

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客户负责人王欢表示:由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各行各业都在一起参与挑战。但对于汽车产业的冲击尤为明显——因此,领英选择发布此份数据报告,这也是领英第一次针对汽车产业,尤其是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发布相关调查报告。

“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推动下,汽车产业肯定不仅仅在智能出行领域发生彻底改变,还有产品结构、服务方式及竞争格局等等都将发生彻底改变。前所未有的机遇让全球各类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布局新造车行业。”王欢表示。

当然,汽车产业的人才发展和分布,会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属性,对比过去汽车制造人才的需求的确是大为不同,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已经成为了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洞察》此次也正是主要聚焦在智能出行相关领域的技术类人才发展。领英基于自己的全球平台大数据,对相关人才在全球的分布、技能、行业流动趋势及教育背景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不少核心发现。

首先是人才在全球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截至年4月,领英全球会员中,具有“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关键词标签的智能出行技术人才超过64万。目前,全球智能出行领域技术人才主要聚集在美国(16.7万人)、印度(9.3万人)、英国(5.5万人)、德国(3.6万人)、中国(2.9万人)和加拿大(2.8万人)。可见目前美国的人才数量远超其它国家。

其次是人才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除了主机厂或传统汽车板块之外,目前和造车相关的人才也广泛分布于信息技术与服务、电信、计算机软件等各种行业,后几大类则从事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而通过人才技能趋势可以看出,数据分析和编程技能,目前已经是全球智能出行领域技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最被看重,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先技能分别是工程、软件开发、C++、Python和SQL。不过,近一年增长最迅速的技能是Python——中国排在第二,达到了22%,仅次于自动驾驶(39%),美国和德国都排第一,分别为16%和25%。美国技能增长第二快的是SQL(10%),第三是数据分析(9%)。德国排第二的是Scrum(21%),第三是CANoe(20%)。

虽然各有区别,但各国人才都在快速学习新兴数据技能。

从工作经验看,美国、德国高经验值人才储备更为充足。尤其是美国,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位达到了64%。中国则处于快速成长期。而且,中国不同工作经验的人才分布都较为平均,0-5年的人才占比为24%,6-10年占比为28%,11-15年占比为25%,16年以上占比为23%。

在相关人才流动趋势方面,可以明显看出流向互联网的智能出行人才数量增长最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之后是金融服务(2%)、计算机软件(2%)、管理咨询(0.4%)和半导体(0.3%)领域。同时,传统主机厂中具备智能出行领域技能的人才流失略为严重,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

领英表示,到年智能出行领域相关人才的流入流出量基本持平。尤其是汽车产业和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之间,流入流出率都为20%,是相关人才的最主要流向。

汽车产业相关人才流出的第2到第5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软件和电器/电子制造,都达到了8%,之后是互联网领域(5%)和工业设计/机械设计(4%)。而流入汽车产业的智能造车领域人才,除了来自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还有电器/电子制造(9%)、计算机软件(7%)、高等教育(7%)和互联网领域(5%)。

最后是相关人才的教育背景调查。其中,德国人才的学历最高,有73%智能出行人才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中美两国人才的学历背景多为学士和硕士。有趣的是,中、美、德三国智能出行领域人才的毕业专业都趋同与集中,多是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等专业。

此外,领英在今年4月,曾面向中国汽车产业相关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调研。而经过调研显示,有84%的受访者认同中国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除了发布《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洞察》,界面新闻记者对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客户成功负责人王欢进行了独家专访,探讨了目前中国国内智能出行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与就业情况。

界面:Q

王欢:A

Q:这两年在中国,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新新造车汽车(科技、互联网公司等)的智能出行领域,人才的占比和数量是怎样的?

A:每家相关公司的人数都不一样,最多有多人,最少也有几十到多人。

Q:目前第一梯队有哪些?

A:第一梯队有两类企业,一类是不造车企业,以华为为首,有阿里、腾讯、IBM、微软、小马智行、联想等;另一类就是直接下场造车的,比如百度、戴姆勒中国,大众(主要是大众中国和上汽大众)、吉利、小鹏和蔚来。其中,华为的人才储备是两大类中最多的。

其实,不能简单以人数来定义这些公司是否对智能出行足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